日志样式

黄子佼/金曲三十

6月中,多事之夏!社会议题,除了韩流、台风,还有反送中或党内初选与辩论,当然也有罢工…。演艺圈也是纷纷扰扰、生离死别,所以,几天后的第30届金曲奖,可能是音乐界大事,但未必是众人之事?但问问音乐业内人,去年台语女歌手得主是谁?前年歌王是谁?很多人被我一问,答不出来。难道,金曲奖的后座力,并不是音乐?也难以全面提升得奖/入围歌手能见度?可是,不需贪心,能拉一个是一个,艺人的起伏命运,需要天时地利人和。

而扩散力,人人有责,如果金曲奖只是入围者与小巨蛋馆内的事,那当然很难发挥影响力,它的相关事务,尤其是被专业评审团严选入围者的作品,都应该被喜欢音乐的人好好分享!馆内的人看实况,馆外的粉丝、乐迷、业界权威、媒体…也都有能力透过转播,到自媒体狠狠地聊音乐,用力点播分享,而非典礼一夜激情,一年后船过水无痕,或只在其他画面留下深刻印象,那未免也太可惜!

下半年还有一个金音奖,今年第10届,过去9届里我主持过7次,非常享受与荣幸,虽然今年第10届金音奖、第30届金曲奖这类华人特别在意的整数年分都与我无关,但基于热爱音乐的心,难免还是要留意一下!例如上周跑去诚品音乐与路过台东铁花村的店家,买进金曲入围专区的几张尚未拥有的CD回家研究,自得其乐。而更需要关注的金音奖呢?刚刚提到,人人有责任,帮音乐蔓延,我敢在这倡议,是因我曾经这么做:接到金音奖主持/拿到入围CD/等待典礼开奖/回飞碟电台制播金音奖特辑,而且,每个奖项不分大小都播放歌曲略为介绍,然后提及该奖得主。几十个奖,又怕听友疲乏与感受压力,还要分别挑歌排歌,再间隔,分N集陆续播,所以,往往典礼已结束两个月,我才慢慢播完特集。

这些,不是典礼主持人该做的吧?也不是文化部交代的,感谢飞碟电台让任性但有勇气的我,坚持分享了好多年。可是,一旦没主持金音奖,没有那箱CD,就算我买齐(很难,太多独立发行),也因我不在典礼现场,无法写实描述场景,宛如隔靴搔痒,只能内疚忍痛放下…馆外的我或其他人,俨然无奈,或许可以蜻蜓点水,但馆内的,又会怎么做,让金音奖发光?

今年金曲30,因为终于出片,报了名,下一次不知在何时?而不意外的,扛龟了,事后冷静想,“雄雄想起伊来”或“言不由衷”的编曲、“LIFE&LIVE”的词曲意境,都是我自己心里的遗珠,但我不难过,毕竟入围的,绝对都很优秀,没入围的人更多,也有很多我的菜,不代表他们不优!纯粹僧多粥少。而今年我也非评审,更能侃侃而谈,刚巧3个单位邀请深谈金曲,只是聊了半天,都没啥具体结论,因为金曲奖的风向球,随时代与曲风改变了,著实有好有坏难分对错,只求热爱音乐的每个人,都能将之视如己出,让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的名单,可以真实的被讨论与听见,换来音乐人的荣光与实质收益吧?